大家好,今天聊聊郑成功进攻漳州的战斗。

我们知道郑成功的基地在厦门和金门,但前期郑成功经常驻扎在铜山卫所。

目的是想夺取广东的潮州和惠州,以便解决粮饷问题。在接连受挫以后,郑成功把目光转向了厦门附近的漳州。漳州的清朝总兵王邦俊经常给郑成功制造麻烦。
漳州离厦门太近,始终是个威胁。
只有占领了漳州,以后才可以放心的去别的地方争夺地盘。
1652年正月初三,郑成功率领船舰两千余艘,直航漳州府海澄港口。

清守城参将赫文兴、署海澄县知县甘体垣开城投降,郑成功授赫文兴为前锋镇。
初十日,郑成功分兵切断由泉州通往漳州的要道江东桥。
从地图上可以看到,泉州府就在右上方,当然要切断这个方向的清军援兵。
我们利用这款3D历史地图,看看江东桥的位置。

江东桥是漳州泉州的交通要冲,地处九龙江北溪水道。上游两岸是丘陵峡谷,山脉连绵,两岸峻山夹峙,江宽水急,地形险要。古称“三省通衢”“八闽重镇”,是一处极为重要的军事防御要地。
郑成功占领此桥,可以将泉州方向的援军隔绝在漳州之外。
此时,清漳州总兵王邦俊据守漳州府城。郑成功则分兵抢占漳州周边县城,切断西边可能的增援。
十二日,郑军占领平和县。
二月初二,郑军开始攻城,清军据城抵抗。攻城中,游兵营吴世珍中炮牺牲,强攻未能得手。
郑成功下令火器营何明带领士兵挖掘坑道,准备掘进至城墙底下时填塞火药,轰塌城墙。
三月初七,点燃引线,火药爆发,才发现因测量距离不准,坑道尚未挖到城墙底下,爆破计划失败。
郑成功志在必得,转而采取围困战术。

清朝浙闽总督陈锦看到漳州危急,火速抽调两省兵力来援。
三月初七,陈锦亲率大军,自泉州过同安。
三月初十日进至牛角山,与郑军相距五里;
十三日两军交战,郑军以逸待劳,加上熟悉地形,陈锦部大败。
兵员器械损失很多,陈锦往东退到同安城外扎营。
五月,他派浙江金华总兵马进宝统兵援救漳州;
郑成功知道城内粮食不多,清援军入城势必增加困难,于是下令对马进宝军不加阻击,任其长驱直入城中,随即发兵切断其后路,继续围困。
马进宝军入城后,曾同漳州总兵王邦俊一起开东门出战,被郑军击败,从此闭门固守。
陈锦发现王马二部被围在漳州城内,自己手上的兵力又不足以进战解围。
陈锦除了向朝廷告急,请派援兵外,弄得一筹莫展。由于心中烦闷,陈锦经常暴躁如雷,对身边服侍人员稍不如意便发怒打骂。他的家奴怀恨在心,竟然把陈锦杀了,带上总督印信逃往郑成功处献功。
清廷得报漳州形势危急,总督又遇刺身亡,决定派固山额真金砺为平南将军统兵火速入福建。
这年八月漳州被围已达半年之久,城中粮食极为紧缺。

平南将军固山额真金砺率领的援兵于九月十九日赶到泉州。
二十一日会同福建提督杨名高的军队向漳州推进,由长泰县架桥过河,九月二十八日进至漳州城外。郑成功自己也因为围城过久,粮饷压力大,被迫解围,把兵力部署在城南东山凤巢山。
十月初三,金砺派骑兵向郑军发起猛攻,郑军以铳炮还击。炮火烟尘弥漫于郑军阵地,能见度很低,清军骑兵趁势冲入,郑军大乱,多名大将战死。郑成功见败局已定,带领余众退守海澄县。清军趁胜收复南靖、漳浦、平和、诏安四县。
围攻漳州失利后,郑成功命部下镇守海澄,自己在1653年回到厦门。
定西侯张名振建议,乘金砺所统南下清军主力集中于福建,浙江和江苏兵力单薄的机会,由他带领原鲁监国舟师北上直入长江,“捣其心腹”,使清方处于进退失据的困境。郑成功同意了这一建议,提供了一些船只、粮食和装备。这年秋天张名振、张煌言等带领水师北上江浙。
四月,金砺调集水陆官兵,准备进攻海澄县和中左所,看来金砺的胃口不小。
郑成功为了保卫漳州府沿海基地海澄,先派左军辅明侯林察、左军闽安侯周瑞等统率官兵乘船阻截清方水师。途中遇上飓风,林察的座船漂入兴化港,被清军擒获。
二十八日,金砺指挥的清军扎营于祖山头,摆开了进攻海澄的阵势。

五月初一,郑成功亲统大军到达海澄。
令前锋镇统领郝文兴、戎旗镇统率王秀奇、护卫前镇统领陈尧策驻守海澄西边的镇远塞;
令前提督黄廷、中提督甘辉等守海澄东边的关帝庙,都立堡垒塞,以为掎角。
郑成功自率诸将驻守海澄北的天妃宫,建立督战台进行督战。
初四日,金砺调集铳炮数百号集中火力轰击郑军阵地,郑军据守的木栅多被击坏。
将士失去了屏障,官兵惊惶不安,郑成功下令挖掘地窝藏身。
郑成功为了进一步增强将士的决心,亲自冒着密集的铳炮登上高耸的敌台观察敌军阵势。
他判断清军在持续两日施放铳炮之后,即将发起全面进攻。
当天夜里,他派神器镇何明、洪善等把大量火药埋在两军相持的河沟边,准备好引线,待机而发。
初七日,金砺下令以空炮掩护,派绿营兵打头阵,随后是满洲兵,填河攀墙蜂拥而来,直抵城下,企图一举登城。城上的郑军手持大斧奋勇砍杀,后续清军踩着被砍杀的尸体继续攀城,战况极为激烈。
天亮以后,郑成功望见满兵大半过河,当即下令何明等点燃引线,沿河埋设的火药同时爆发,烟焰蔽天,刚过河的清兵大部烧死。
中提督甘辉乘机挥军扫荡,残存清军狼狈而逃。
金砺见败局已定,急忙督令士兵强迫民夫抬运火炮连夜逃回漳州。郑成功海澄战役的胜利,沉重地打击了金砺部清军,恢复了因漳州失利造成的士气不振。
海澄战役以后,金砺被清廷召回京师。
清郑双方再次处于相持局面。
郑成功回到厦门论功行赏,并且利用清军无力发动新的攻势的机会,决心把海澄建设成为大陆上的前进基地。征发民夫重修和加固海澄城防,城中屯积大量米谷、军械,使扼据漳州府出海咽喉的海澄县同厦门、金门相为表里,形成一个进可以攻、退可以守,固若金汤的军事体系。
各位可以获取同款3D历史地图,不再为史书上出现的地名位置发愁,我们下期再见!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