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宋陕西路堡寨分布特点

大家好,今天聊聊北宋陕西路的堡寨分布规律。地图时间设定为1043年。黄色线条为北宋西夏分界线,蓝色线条为河流。

看到这么多的堡寨分布,各位肯定觉得很杂乱,不过听过我的分析后,你就会找到背后的缘由。

获取同款地图

我们首先分析最左边-德顺军管理的堡寨。它下方的秦凤路已经属于第二线,很少发生战事,这里就不分析了。

可以看到,此处的堡寨一部分沿着葫芦河分布,一部分位于陇山和葫芦河之间。所以它们的作用,一方面是防止西夏沿着葫芦河直接攻击南边的秦州。另一方面也是防止西夏迂回到镇戎军后面进行攻击。虽然有陇山分隔,但是山间有通道。比如从德顺军这里就可以抵达右边的瓦亭寨。

我们往上移动地图,在葫芦河源头附近有通向天都山的小道,西夏也经常利用这些小道南下攻击,比如1041年好水川之战时,西夏就是从这里出兵南下设伏,打败环庆路副都部署任福的。我们在地图上也能看出,这里山谷众多,很适合打伏击战。

当然,西夏也只敢在外围防线集中优势兵力打伏击。听说环庆路和秦凤路的后续支援就要到了,马上就撤兵,退出了战场。西夏国力弱小,承担不起战败的损失。

我们接着看泾原路镇戎军这个方向。从地图上就可以看出,这里的河谷非常宽,是陕西四路中最不易防守的一路。

首先,镇戎军前面无险可守,一马平川。导致北宋不得不修筑多个外围堡寨,加强防守力量。这里面的定川寨比较有名。1042年,宋将葛怀敏在此被西夏大军围困,突围时战死。在一片平地中突围,西夏又有骑兵,所以宋军很难逃脱。

其次,越过镇戎军以后,西夏的进攻方向又比较多了。

第一个选择,是利用茹河支流-大河,过东山寨,彭阳城,最终抵达原州。当然,要打到原州,难度比较大。这么长的河谷,西夏很容易被抄后路。所以,原州这里相对比较安全。当然,西夏也可以在彭阳城附近南下,攻击渭州。

第二个选择,西夏可以继续往南,走瓦亭寨通道。瓦亭寨是个比较重要的节点,这里通向三个重要地点:镇戎军,德顺军,渭州。定川寨之战中,经略安抚使王沿就建议总管葛怀敏率军在瓦亭寨以逸待劳,但是葛怀敏立功心切,没有采纳这个建议。

过了瓦亭寨,沿着支流颉河汇入泾河,经过弹筝峡,可以抵达渭州。

弹筝峡也是一个有名的地点。783年,唐朝和吐蕃清水会盟,双方商定以弹筝峡为界,右边属唐,左边属吐蕃。可见当时唐朝的西部边防有多严峻。

自汉唐以来,这条通道就是少数民族政权南侵关中的主要路线。汉朝的匈奴,唐朝的吐蕃和回纥都沿此路入侵,直至渭水便桥。唐代郭子仪、浑瑊等都以重兵在此把守。因此,西夏入侵也会选择这里。渭州和泾州之间的泾水河谷也非常宽阔,适合通行。

我们接着看看镇戎军和环州之间的堡寨分布。这里的堡寨有两个作用,一方面是收服这里的蕃部,当时北宋环州一带,蕃部众多,通过在此修筑堡寨,隔断其与西夏的联系,也方便争取这些蕃部。

其次,这些堡寨也是为了加强环州和镇戎军之间的联系。好水川 之战时,环庆路副都部署任福就是利用这些堡寨赶往镇戎军和德顺军的。

我们再看环庆路这条通道,这里防守压力也大,因为它属于一个突出部。此时环州右边是西夏的地盘。西夏占领着白豹城,金汤城,后桥寨。虽然在环州也有几个堡寨守护,但是北宋此时把重兵放置在后方的庆州。

环州这个突出部放置太多兵力的话,风险太大。遇到西夏的进攻,环州及其周边的堡寨只需要自保,反击的事情就交给庆州以及其他防区的支援。

主力放在庆州也很好理解,这里也容易遭到攻击。西夏从白豹城可以攻击环州,也可以南下,经过柔远寨、业乐镇攻击庆州。

庆州的宋军摸清了西夏的攻击方向以后,才敢出击,不然也容易被截断后路。如果知道西夏主攻环州,那么庆州宋军会前出到木波镇寻找战机。镇戎军也可以前来支援。

此外,鄜延路保安军方向此时也可以出兵支援,这就要感谢范仲淹修筑的大顺城。

为什么范仲淹修筑大顺城会引起西夏的强烈反应?地图上面就很明显,图中白色线条为北宋疆域。在北宋中前期,西夏一直占领着此处的白豹城、金汤城和后桥寨。你在边界修筑堡寨,西夏当然要有所反应,而且此处还是非常重要的位置。

我们可以看出,西夏占领的这一区域对北宋的威胁非常大。

第一,这三个城寨的辐射范围一直南伸到子午岭,隔断了环州和保安军之间的联系,使得北宋环庆路和鄜延路之间无法相互支援。

其次,从这里发起进攻,西夏可以威胁环州、庆州、保安军,极大的压缩了北宋的防御空间,双方战线交织在一起。

这里要提一下,我们在网上搜到的北宋地图,大多是1111年的范围。那个时候北宋的疆域已经延伸的横山了。如果用那个地图分析,你是无法理解大顺城的重要性的。

因为直到1098-1099年期间,北宋才收复白豹城、金汤城和后桥寨,把西夏赶出横山以南的区域。

我们再回到1043年的防线。大顺城修筑以后,只能说勉强打通了鄜延路和环庆路之间的联系。因为这里的通行条件并不好,南边不远处就是子午岭,翻越难度大。西夏如果从金汤城,白豹城出击,也很容易切断这条通道。大顺城更大的意义是增加了西夏南下劫掠的难度,压缩了三个堡寨的活动空间。再想进攻庆州,遇到的阻碍更大了。

白豹城、金汤城和后桥寨始终是北宋的隐患。当然,我们从地图上能看出,北宋三面包围着它们。如果要拿下应该不难,这三个堡寨也被北宋短暂占领过。但是北宋朝堂对于西夏的政策反反复复,导致前方将领大部分时间处于被动防守状态。

直到1098年,北宋在平夏城,天都山方向发动进攻,此处的宋军才趁机收复三座堡寨。然后这个区域设置了定边军,增修了更多的堡寨,把防线推向了更北方。

我们接着向右移动地图,看看鄜延路的堡寨分布。

这里的防守重点是延州,所以此处构筑的据点和堡寨都是围绕延州附近的河谷分布的。

疆域北面就是西夏的四个州,敌人实力也很强大。

延州北边所能依靠的就是保安军和金明寨。保安军虽然处在最前线,但是从未被西夏攻破,防守很厉害,也有可能是西夏的重点并不在此。

正北方向比较有名的是金明寨。西夏和北宋在这里多次交锋,作为外围防线的它几次被攻破,但是延州则稳如泰山。

当然,西夏也可以绕过这些据点,直接进攻德靖寨,然后沿着洛河南下,但是这条路在大山之中,容易被伏击。不拿下延州,西夏也不敢太深入。

我们接着看延州右边的堡寨分布,庆历年间的北宋面对的形势也非常严峻。因为西夏的势力已经延伸到黄河边,占领了吴堡,义合寨。

麟府丰三州与延州的交通断绝。北宋的防线已经收缩到清涧河和大理河之间。麟府丰三州被划到河东管理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措施。

此时的北宋只能沿着清涧河打造防线,延州东边所能依靠的只有清涧城。从这个地图也能很直观的看出,延州作为第一线的压力有多大。

直到1067年北宋才收复绥州,防线才推进到大理河;

直到1098年北宋防线才越过大理河,推进到无定河中游。

我们再看看初期,延州整体的外部形势。西夏可以从三个方向威胁延州,西北方向的白豹城,金汤城;正北的夏州,龙州;东北方向的绥州。北宋能守住也是不容易。

好了,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,各位可以获取地图自行探索更多堡寨细节,下期再见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