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好,今天聊聊范仲淹主持修建的大顺城,这座城遏制了西夏对此地的入侵,改变了双方的态势。为什么这么说?
我们先从地图上看看大顺城的位置,以便了解大顺城为什么这么重要?
大顺城位于横山以南,子午岭的北端。可能很多人会有疑惑?这里已经深入北宋腹地了,大顺城的位置为什么这么靠后呢?

要回答这个问题,就要把北宋此处的堡寨分布显示出来。图中白色线条为北宋疆域,这样大家应该就明白了。因为在北宋中前期,西夏一直占领着此处的白豹城、金汤城和后桥寨。我们在网上搜到的北宋地图,大多是1111年的范围,那个时候北宋的疆域已经延伸的横山了。但是在1098-1099年期间,北宋才收复白豹城、金汤城和后桥寨,把西夏赶出横山以南的区域。

在此之前,西夏占领的这一区域对北宋的威胁非常大。
首先很明显就能看出,这三个城寨的控制范围一直南伸到子午岭,隔断了环州和保安军之间的联系,使得北宋环庆路和鄜延路之间无法相互支援。
其次,从这里发起进攻,西夏可以威胁环州、庆州、保安军,极大的压缩了北宋的防御空间,双方战线交织在一起。
正是因为此地西夏的威胁,所以我们就更能看出范仲淹的重要性。他主持修建的大顺城及周边堡寨,与白豹城针锋相对,封堵了西夏的进攻空间。

东谷寨,柔远寨,大顺城,荔原堡、德靖寨,成了抵抗西夏入侵的第一道防线。
我们再往左边移动地图,看看北宋的布防情况。
如果西夏要进攻环州,庆州,就要突破第二道防线,业乐镇和淮安镇。

北宋在这一路最重要的据点就是庆州,它是整个防线的重心,负责支援各个方向。
我们看看防线最前端,这里的堡寨主要是起到预警作用,能自保即可。因为这里属于突出部,放置太多的兵力比较危险。
如果遇到西夏的进攻,关闭寨门,等待支援。南边的庆州会出击到木波镇附近,然后找准时机进行反击。
当然,环州还可以获得镇戎军的支援,因为环州左边有一系列的堡寨向西联通。这里的山谷通道很多,民族混杂,所以北宋也修建了很多堡寨,既加强对这里的控制,防止被西夏利用,也可以加强镇戎军和环州之间的联系。
这也说明,北宋边界上的堡寨看着很多很杂,但其实都是有规律可循的。除了控制和封堵交通要道,另一个作用就是打通各个据点之间的联系。
从地图上能看出,白豹城、金汤城和后桥寨始终是北宋的隐患。北宋三面包围着它们,这说明北宋要想拿下这三个堡寨并不难。但是北宋朝堂对于西夏的政策反反复复,导致前方将领无所适从。
范仲淹修建的大顺城也只是封堵了西夏的进攻路线。最好的防守一定是进攻、直到1098年,北宋在镇戎军和此地都展开了反击,才重新收复这里。然后在此地设置了定边军,修筑了更多的堡寨,把防线推向了更北方。
好了,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。各位可以获取同款地图,自行探索更多的细节,我们下期再见!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