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好,今天继续南北朝战争系列:萧衍篡齐始末
一、南齐内乱与萧衍起兵
接连平定了陈显达、裴叔业和崔慧景后,皇帝仍不放心。于是在南齐永元二年(500年)十月,齐帝东昏侯萧宝卷杀害了萧衍的兄长,战功赫赫的尚书令萧懿。此时的萧衍正担任雍州刺史,处在南北朝的对峙前线,兵强马壮。不得不说,东昏侯行事太过鲁莽。杀了萧懿,现在不得不对萧衍下手了。
十一月,东昏侯派直后将军郑植假借探望弟弟郑绍叔之名,行刺萧衍。郑绍叔当时担任雍州刺史萧衍的宁蛮长史。郑绍叔为自保,提前告密,刺杀未遂。
萧衍得知兄长被害,东昏侯要对他下手后,立即召集核心幕僚商议,制定起兵的策略。
在十一月初九的誓师大会上,萧衍公开宣称:”昏君暴行远超商纣,我等当共除之!”当日即集结了士兵一万多人,战马一千多匹,战船三千多艘。
二、荆襄联盟的建立
此时荆州由南康王萧宝融(东昏侯异母弟,后为齐和帝)挂名刺史,实际政务由西中郎将长史萧颖胄代理。东昏侯在刺杀萧衍失败以后,又派辅国将军刘山阳率三千精兵,以赴任巴西、梓潼太守为名,意图联合萧颖胄夹击襄阳。
萧衍识破此计,采取双管齐下策略:
- 心理战:派与萧颖胄向来交好的参军王天虎前往江陵,向荆州官员散发”刘山阳将袭荆襄”的消息
- 战略威慑:向雍州将领强调”唇亡齿寒”的利害关系。荆州也是重镇,雍州被害,荆州守将也很难善终。
萧颖胄收到萧衍的信后,犹豫不决。当刘山阳进至巴陵时,萧衍再施反间计:
再次派王天虎送给萧颖胄兄弟送两封空白信函,让东昏侯的间谍对萧颖胄产生猜忌,怀疑荆州和雍州已经勾结在一起了。
三、江陵政变
看到荆州和雍州往来频繁,刘山阳果然对萧颖胄产生怀疑,滞留在江安十多天。萧颖胄此时也非常害怕,召集幕僚商议:
- 席阐文指出:”萧衍蓄谋已久,与其为敌不如合作”
- 柳忱提醒:”朝廷昏聩,萧懿前车之鉴不可忘”
- 萧颖达(萧颖胄弟弟)也力主行动
于是在500年十一月十八日,萧颖胄斩杀了好友王天虎,将首级送给刘山阳。另一方面征发百姓的车辆和耕牛,声称要出兵攻打襄阳。
刘山阳得到王天虎的首级后非常高兴,因此不再怀疑。当月十八日,他率军进至江津。只乘一辆车,穿着便服,带着几十名随从前往萧颖胄处。萧颖胄则派前汶阳太守刘孝庆等人在城内设下伏兵等待。刘山阳一进入城门,就被伏兵在车中斩杀。
萧颖胄于是成为了此次变乱的主角。
四、联军东进
萧颖胄掌控荆州后,以南康王萧宝融的名义:
- 宣布戒严,赦免囚犯,大肆募兵
- 动用长沙寺藏金补充军费
- 与萧衍约定次年二月共同出兵
萧衍不同意明年起兵,力主速战:”兵贵神速,岂能坐待粮尽?昔武王伐纣亦不择吉日!”
最终联军于十二月提前行动,发布讨伐檄文列举东昏侯十大罪状。当月,相继起兵响应萧衍的,还有上庸太守韦叡;华山太守康绚;梁州、南秦二州刺史柳惔等。
第二部分:建康攻防战
一、长江中游争夺
荆襄地区起兵后遇到的第一个障碍就是郢州。
东昏侯在建康得知刘山阳死讯,随即下诏讨伐荆州和雍州。当月十三日,任命冠军长史刘会为雍州刺史,与骁骑将军薛元嗣、制局监暨荣伯等率领士兵,并运送一百四十多船粮草,前往支援郢州刺史张冲,共同抵御荆雍二州的军队。
前竟陵太守房僧寄正返回建康,路过郢州时,东昏侯命令他留守鲁山,并让张冲与他结盟。又派军主孙乐祖率领数千士兵,协助房僧寄防守。
501年正月十三日,萧衍留下弟弟萧伟总管府州事务,萧儋守卫垒城,府司马庄丘黑守卫樊城,自己则率领各路大军东下。
萧衍出发后,雍州城中兵力和粮草储备都很空虚,魏兴太守裴仁师、齐兴太守颜僧都,都不接受萧衍的命令,起兵袭击襄阳。
萧伟、萧儋共同派兵在始平截击,大败敌军,雍州才得以安定。
二月二十日,萧衍到达竟陵,命令王茂、曹景宗为前军,派中兵参军张法安守卫竟陵城。
王茂等人到达汉口后,部将商议想要合兵围攻郢城,同时分兵袭击西阳、武昌。
萧衍说:“汉口江面宽度不到一里,两岸射箭都能射到,房僧寄凭借重兵坚守,与郢城形成掎角之势,如果我们全军前进,房僧寄必定会截断我们的后路,到时候后悔都来不及;
不如派王茂、曹景宗等人率军渡江,与荆州的军队会合,逼近郢城,我自己则率军包围鲁山,打通汉水和长江的通道,让郧城、竟陵的粮食,用船顺流而下,江陵、湘中的军队也相继赶来,这样兵多粮足,还怕攻不下这两座城吗?”
于是,萧衍一面派王茂等人率军渡江攻打郢城,一面派曹景宗进驻石桥浦,各军依次相连,一直到加湖,以阻止建康方面西上增援的军队。
萧衍修筑汉口城,亲自率军包围鲁山,又命令水军主张惠绍等人在江中巡逻,截断郢、鲁二城之间的信使往来。杨公则也率领湘州的军队前来夏口会合,荆州的各路军队都受他节制,于是展开了对郢、鲁二城的围攻战。
到三月初三日,守卫郢城的张冲病逝,他的骁骑将军薛元嗣与张冲的儿子张孜、征虏长史江夏内史程茂继续一起守卫郢城。
十一日,南康王在江陵即皇帝位,这就是齐和帝。萧颖胄被任命为尚书令,代理荆州刺史,加号镇军将军,萧衍被任命为左仆射,加征东大将军、都督征讨诸军事、假黄钺。
当月十九日,东昏侯任命豫州刺史陈伯之为江州刺史、假节、都督前锋诸军事,进驻寻阳。
五月,东昏侯又派军主吴子阳、陈虎牙等十三支军队救援郢州,进驻巴口。
此时,巴西太守鲁休烈,巴东太守萧惠训,不听从萧颖胄的命令,举兵东下进击江陵。颖胄派汶阳太守刘孝庆屯兵峡口,与巴东太守任漾之,合兵抵抗。
六月,萧颖胄因为郢城久攻不下,东西两面遭受夹攻,内心惶恐,想投靠北魏,被萧衍拒绝,表现现在荆州、雍州兵强马壮,一定能拿下鲁阳、郢州;现在必须坚持长期围困的策略。
鲁阳关系到襄阳到前线的补给线,补给线被切断,大军就会溃散;
郢州也必须围困,如果让它和东边的援军汇合,形势更加不利。
很快,吴子阳等进军武口(今武湖水入江之口,似即今阳滩镇),萧衍派军主梁天惠等屯兵渔湖城(今武昌县北),唐修期等屯兵白阳垒(今武昌县北),在两岸等着他们。
子阳进军加湖,离郢城三十里,依山傍水,修筑堡垒坚守。子阳举烽火,郢城内也举火回应,但是内外各自自保,没法互相救援。这时,房僧寄又在鲁山病逝,他的部下又推举孙乐祖守卫鲁山。
上游战事紧张的时候,建康又爆发多起政变,使得原本被派去支援郢城的中书舍人冯元嗣被杀,郢城因此长时间得不到救援。
此时,萧衍的军队正与吴子阳的军队在加湖对峙。萧衍派征虏将军王茂、军主曹仲宗等人趁着水涨,率领水军袭击加湖。吴子阳的军队溃败,将士被杀或淹死的多达上万人。吴子阳逃走,得以幸免。
经此一役,郢城和鲁城陷入孤立无援的危险境地。七月二十五日,鲁山的孙乐祖等人献城投降。
郢城坚守了二百多天后,疫病流行,百姓浮肿,死去的人达到十之七八。看到鲁山已经被拿下,张孜与程茂、薛元嗣等人,也献出郢城投降。
不得不说,萧衍的决心和定力都很强大,能一直坚持围困鲁阳和郢城而保持部队不溃散。
二、下游战局发展
萧衍接连攻克鲁山、郢城后,任命韦叡为江夏太守,代理郢州府事。自己就率领大军沿着长江东下。司州刺史王僧景,派儿子到萧衍那里做人质。这样一来,萧衍东进军队北侧后方的安全就有了保障。
下一个重镇就是江州寻阳,此时的守将是陈伯之,对于是否投降萧衍犹豫不定。
萧衍命令邓元起率兵先出发,杨公则就奔赴柴桑,自己则率领诸军紧随其后。
邓元起快要到达寻阳时,陈伯之收拢兵力退保湖口,最终在大军压境直下,陈伯之选择投降。萧衍任命陈伯之为江州刺史,然后挥军向建康进发。
当萧衍的东下大军长驱直逼建康的时候,荆州峡口的防线竟然被鲁休烈、萧璝突破,巴东太守任漾之战死,鲁休烈等人的军队迅速进至上明(今湖北省松滋县),江陵为之震动。于是萧颖胄急忙派使者快马告知萧衍,让他派杨公则回援江陵。萧衍说:“杨公则现在逆流而上回江陵,就算到了也来不及了。鲁休烈等人不过是乌合之众,很快就会自行散去,我们只需要再坚持一段时间就行。如果实在需要兵力,我两个弟弟在雍州,派他们去征讨,很快就能到达。” 萧颖胄于是派蔡道恭假节屯驻上明,抵御萧璝。
八月十九日,东昏侯得知萧衍已经从寻阳东下,便派太子左卫率李居士总督西讨诸军事,出兵屯驻新亭(今江宁县西南);辅国将军申胄率领两万人屯驻姑孰(今当涂县)。
九月中旬,萧衍的军队到达芜湖,申胄弃守姑孰逃走,萧衍迅速率军占据了姑孰。
三、建康决战
占领姑孰以后,萧衍派曹景宗向江宁(今县西南六十里临江之滨,距离新亭十里)进发,与李居士的军队多次交战,李居士战败逃走。
十月十三日,东昏侯派征虏将军王珍国、军主胡虎牙率领精兵十万余人,在朱雀航南列阵,宦官王宝孙手持白虎幡督战,他们打开航桥,背水一战,断绝了退路。朱雀航就是秦淮河上的朱雀桥。
萧衍的军队稍微后退,重新布阵。王茂的军队首先冲击王珍国的阵营,很快就突破了防线,曹景宗的军队紧随其后,吕僧珍则迂回至敌军阵后,烧毁了他们的营寨。双方将士都拼死作战,王珍国等人的军队最终还是无法抵抗,骁将直阁将军席豪战死,士兵们顿时土崩瓦解,纷纷跳入秦淮河,死者众多,尸体堆积得和朱雀航一样高,后面的人甚至踩着尸体过河。于是,东昏侯的各路军队都溃败了。
萧衍率军长驱直入,到达宣阳门(建康南门),陈伯之屯驻在西明门。不久,东昏侯的宁朔将军徐元瑜献出东府城(在皇城西安门外,清溪桥东,南临秦淮河)投降,青冀二州刺史桓和假装前来支援,屯驻在东宫,也投降了,光禄大夫张瑰弃守石头城逃回,李居士献出新亭投降,琅邪城(今南京市东句容县北)守将也投降了。
于是,萧衍进驻石头城,命令各路军队攻打建康的六门。东昏侯烧毁门内的营署官府,驱赶士民进入宫城,闭门自守。萧衍一方面命令各路军队修筑长围,围困宫城;另一方面派人晓谕京口、广陵、瓜步、破墩(即今江苏省丹阳县)等地的守将,这些地方相继投降。
上游战场又生变故。十一月,萧颖胄因为蔡道恭与萧璝在上明相持,胜负久久不能决出,忧愤成疾,最终去世。
夏侯详为了稳定军心,秘不发丧。与萧衍通信后,从雍州征兵,萧伟派萧憺率兵前往。此时,萧璝等人听说建康已经危急,众人惊恐万分,军队溃散,鲁休烈也投降了,这才为萧颖胄发丧。朝廷下诏任命夏侯详为荆州刺史,夏侯详坚决推辞,让给萧憺,萧憺于是前往荆州处理州府事务,这样荆州顺利的被萧衍控制了。
此时,东昏侯在宫城中,还有七万多装备精良的士兵。这时,茹法珍、梅虫儿又在东昏侯面前说大臣们作战不力,劝东昏侯把他们都杀掉,因此,王珍国、张稷害怕被杀,便秘密向萧衍表示愿意归降。十二月初六日夜,王珍国、张稷进入宫中,杀死了东昏侯,东昏侯当时年仅十九岁。东昏侯死后,萧衍成功攻克建康。
502年正月,萧衍晋升为都督中外诸军事,享有剑履上殿、赞拜不名的特权。此时,齐和帝已经从江陵东归建康,任命萧憺为都督荆湘等六州诸军事、荆州刺史。齐和帝到达姑孰后,下诏将皇位禅让给梁,萧衍于是在这一年四月即皇帝位;齐朝传了七位皇帝,历经二十四年后灭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