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好,今天聊聊北魏六镇起义;
这场起义加速了北魏政权的崩溃和分裂,而起义后崛起的关陇军事集团逐渐成为西魏、北周的核心力量,最终由隋文帝杨坚统一南北,开启了隋唐盛世。

我们先看看六镇在哪儿?
这里提到的六镇,是北魏在北方边境设置的6个防御据点,从左到右分别是:沃野镇、怀朔镇、武川镇、抚冥镇、柔玄镇、怀荒镇。后期沃野镇的位置有所变动,东迁后更靠近怀朔镇了。

这六镇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大败柔然后,沿着阴山山脉设置的。

当时北魏的都城在平城;而且那个时候柔然侵扰北魏,就像当年匈奴侵扰汉朝一样,所以太武帝设置这六镇来防御,这实际上是北魏北边重要的国防设施。北魏前期都派显贵的宗室王侯或者勇猛善战的外戚去镇守,精兵猛将都集中在那里。但北魏后期,北方六镇的地位急剧下降,待遇恶化,这又是为什么呢?
- 第一、柔然衰落,六镇没了用武之地:五世纪后期,北魏通过多次军事打击重创柔然,使其元气大伤,无力再大规模南下侵扰。柔然势力转向西域发展,对北魏北疆的直接威胁显著降低。
- 第二、迁都洛阳,北魏重心南移: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,政治和经济中心南移。六镇作为原都城平城的北部屏障,其战略价值随政治中心南移而下降。统治者更关注中原及南方的扩张,北方边疆防务逐渐被边缘化。
迁都后,随迁洛阳的鲜卑贵族获得优厚待遇,而留守六镇的军民逐渐被忽视。镇户身份日益低贱,甚至与流放的罪犯等同,失去仕途上升通道。同时,镇将腐败严重,将贫瘠土地分给镇户,自己占据良田,导致镇户生活困苦,经济状况恶化。长期的压迫与地位下降最终引发六镇之乱。

公元523年,武卫将军于景谋划罢免权臣元义失败,元义就把于景贬为怀荒镇将。不久柔然入侵劫掠,镇里的百姓请求发救济粮,于景不给。因此镇里的百姓愤怒极了,就起来造反,抓住于景把他杀了。

没过多久,沃野镇高阙戍主管理不当,士兵破六韩拔陵,聚集众人造反,杀掉了镇将,改元“真王”,署官封爵。不久,各个镇的百姓,纷纷响应。接着,破六韩拔陵亲自带兵进攻沃野镇,同时派部将卫可瓌进攻武川镇。
破六韩拔陵率领的起义军进展顺利,杀了镇将慕容胜,阵斩魏统军常安成,攻占了沃野镇。
而卫可瓌率领的东进起义军,遭到了当地的抵抗。武川豪强宇文肱和其子宇文颢纠合乡里,组织起豪强武装抵抗起义军。卫可瓌军在武川南河大败宇文肱,阵斩宇文颞,但宇文肱又与豪强贺拔度拔等人协助镇将坚守武川镇。起义军东进受阻后,卫可瓌遂分兵继续围困武川,自己回师西取怀朔镇。
北魏朝廷得知叛乱后,当即以临淮王元彧为都督北讨诸军事,率军北上镇压起义军。但元彧畏惧起义军的声威,抵达云中盛乐城后就不再前进。

这时,怀朔镇将杨钧命军主贺拔胜突围东下,到云中向元彧告急,元彧这才答应继续进军。不料卫可瓌起义军很快攻克怀朔镇城,杀了怀朔豪强窦乐,杨钧病死,贺拔度拔及其子贺拔允、贺拔岳被俘。随后起义军又攻下武川,又俘虏了返回的贺拔胜。

此时,元彧率主力开始西上进攻沃野,又遣别将李叔仁率军北攻武川。元彧军进至五原,与破六韩拔陵的东下起义军相遇,两军交战,在起义军的奋勇冲杀下,魏军二将殒命,大败逃回。
这里提到的五原即是汉朝时期的五原郡,不过北魏在此处没有郡县。北魏长城西边的起点就是这里,所以这里可能只是设置了戍城之类的防御设施。当然也欢迎各位留下你的看法。
魏军李叔仁部在白道又被卫可瓌起义军击败,于是北讨魏军全线失利。元彧因兵败获罪,被免掉官爵。

这里的白道即是古代穿越阴山东段抵达武川镇的一条要道,北魏在南口设置有白道城。游牧民族南下或者中原政权出击经常走这条通道,即是如今的沟通呼和浩特和武川县的通道。
五月末,朝廷再以尚书令李崇为北讨大都督,率抚军将军崔暹、广阳王元渊等军进剿起义军。
七月,李崇与元渊率主力直趋五原,又命崔暹领军进攻武川。不久,卫可瓌率军与崔暹魏军在白道大战,魏军大败,全军覆没,崔暹单骑逃回。
此后,破六韩拔陵与卫可瓌合兵一处,集中优势兵力进攻李崇。李崇抵挡不住,退回云中,依托盛乐城固守。
八月,在起义军如火如荼的声势下,六镇东西的两部敕勒响应起义军,归附破六韩拔陵。拔陵以西部敕勒酋长斛律金、斛律野谷禄为别帅、封王。六镇地区的敕勒皆反,起义军完全控制了六镇地区。
在此形势下,朝廷被迫“改镇为州”,非因犯罪而被强制征发为兵的军户都解放为平民。
十月,李崇、元渊返回恒州平城。元渊上表指控李崇的长使祖莹虚报战功、贪污军需物资。朝廷免去李崇官爵,召回京师,改以元渊统帅全军。至此,朝廷在镇压六镇起义中,已三易主帅,六镇起义处于全盛时期。

当起义军顺利发展之际,在其占领区发生了豪强势力的叛离,被俘的豪强,武川贺拔度拔袭杀卫可瓌,占领了怀朔镇。贺拔度拔叛乱后,立即派其子贺拔胜前往云中告捷。但魏军还未及出兵援助,起义军便于525年三月将怀朔镇收复,并斩杀贺拔度拔,其余豪强逃往平城投奔元渊。
朝廷见官军屡次进剿无功,深感单凭官军力量已无法消灭起义军,于是在525年三月,遣使携带礼物慰劳乘起义军南下再次入塞劫掠的柔然主阿那瓌,请他帮忙剿灭起义军。阿那瓌接受礼物后,率兵10万,从武川向沃野一路对起义军发动进攻。他多次击败起义军,还俘杀了起义军将领破落汗听明等。

当卫可瓌被杀后,拔陵本已孤军奋战,现在又处于南北两面受敌的不利形势。元渊见柔然击败了起义军,乘机率军从平城北上,与柔然两路夹击武川、怀朔、沃野等地的起义军。
不过,元渊高估了自己。六月,元渊进至五原,遭到起义军围攻,被迫突围北上怀朔,向柔然军靠拢。
随后,元渊在怀朔击败起义军别帅斛律野谷禄。

这时,长流参军于谨建议元渊招抚并用,元渊同意。接着于谨单身进入起义军营中,说服了西部敕勒酋长乜列河率3万户降魏。于谨又献计,破六韩拔陵听闻乜列河投降,一定会前来阻止,我们可以中途设伏。但是平地肯定是不利于设伏的,于是元渊率军抵达折敷岭埋伏。(位置在现在的包头西乌拉山)。
破六韩拔陵果然带兵拦截乜列河,当他俘获乜列河的部众时,北魏的伏兵一起杀出,破六韩拔陵大败,于是北魏又夺回了乜列河的部众。
接着,元渊让柔然阿那瓌乘胜追击,又派遣将军李叔仁渡过黄河截断破六韩拔陵的后路。阿那瓌追击打败了破六韩拔陵的军队,斩杀了他的将领孔雀等人,破六韩拔陵于是渡黄河向南逃走,李叔仁因为寡不敌众,向元渊请求支援,元深率领各路军队前去救援。

最终,起义军处于阿那瓌、李叔仁、元渊的三面包围之中,终于在五原被击溃,破六韩拔陵下落不明,起义军被迫投降的有20多万。
但这些投降的起义军,被强行迁徙至本就受灾严重,缺粮严重的河北各州,降户到达河北后,根本无以为生,官府又不给赈济,处于十分悲惨的境地,也成了当地的不稳定势力。
好了,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,各位可以获取同款3D地图,自行研读历史,我们下期再见!